科學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茖W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span>
在實驗室、試驗站、野外臺站處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他們賡續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血脈,不忘科技報國初心,牢記科技強國使命,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用行動彰顯了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他們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之中,讓黨旗在科研一線高高飄揚,用實干書寫了搶占科技制高點的堅強決心!
他們是長春分院首批“雙融雙創”先鋒黨支部……
第五期:
東北地理所“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示范區臨時黨支部
【奮斗誓言】
傳承黃淮海精神,展現中科院擔當
扎根北大荒基層,肩負大會戰重任
提升黑土地質量,筑牢大糧倉基石
【支部簡介】
三江示范區臨時黨支部成立于2021年5月16日,支部共有黨員19人。支部委員會由黨支部書記、黨支部副書記兼宣傳委員、組織委員、紀檢委員、青年委員5人組成。2023年支部獲得“雙融雙創”先鋒黨支部。
支部成立以來,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黑土保護 智慧農業”黨建創新鏈聯盟簽約、學習《黃淮海戰役精神》、現場觀摩會等活動、通過組織活動和學習老一輩黨員同志的墾荒事跡,深入體會“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提升黨建工作引領作用,聚焦主責主業,業務工作創一流。
【支部事跡】
三江示范區臨時黨支部以系統思維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目標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基于三江平原機械化程度高,但大規模水田開發導致的地下季節性水下降、水土資源時空不匹配、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利用空天地一體化監測技術體系獲取三江平原農業時空大數據,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構建現代農業技術模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使二者在融合發展中相互促進。
三江示范區在每個承接農場的示范點均建有臨時指揮部及黨建辦公室,支部成功舉辦學習“黃淮海精神”、傳承劉興土院士刻苦攻關三江平原濕地與農業的精神等多形式黨建活動,通過講述老一輩黨員同志的墾荒事跡,學習“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在老一輩科學家與墾荒人躬身實踐、長期探索基礎上,支部黨員同志們扎根農業生產一線,不畏艱辛獲取農業生產過程多源數據,集成創新黑土地保護和地力產能雙提升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術,詮釋了新一代科技人員扎根黑土地、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團結協作的新時代三江精神。
三江示范區臨時黨支部整合區域黨建資源,突破地域、部門、上下級壁壘,聯合友誼農場有限公司直屬機關農業支部委員會,友誼縣農業農村局第一支部委員會,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慧農業”項目臨時支部委員會、二道河農場農業發展部支部委員會等單位,形成黨建聯盟,將三江示范區升級為縱有專家引領、橫有地域共建、上有支部的“戰斗堡壘”,下有黨員先鋒的“神經末梢”,加快了三江模式研發與推廣。
三江平原是我國商品糧生產基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穩壓器”,但面臨著地下水位季節性下降、土壤障礙嚴重、低溫冷涼導致的秸稈腐解慢、機械化水平高智能化有待提升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臨時黨支部開展了“黑土保護智慧農業”黨建創新鏈聯盟簽約儀式,由各聯盟單位支部代表人員進行簽約,支部書記進行授牌。支部黨員同志們長期駐扎三江平原,與農場人員打成一片,深入田間采樣,熬夜分析數據,整合多學科團隊、農墾技術人員、農戶經驗,研發了濕潤區的黑土地保護利用“三江模式”。臨時黨支部黨員同志們腳踏黑土地、不畏艱苦的野外環境,奮戰在示范區第一線。為連續獲取作物生長關鍵時期數據,頂著三十幾度高溫在田間開展高強度工作,出差超一個月司空見慣,為了不錯過植物材料和土樣的殺青時間,火車上站15小時連夜返回實驗室,無數的黨員同志們不分晝夜,奔赴實驗室和田間地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經過兩年半的奮勇攻關初步成效:建立核心示范區1.51萬畝,輻射推廣3910萬畝,實現綜合節水27%,農田退水氮磷凈化效率提升35%,有效耕層厚度增加到30cm,土壤速效養分含量顯著提高,水田增產12%以上、旱田增產14%以上,為改善三江平原土壤質量、提高產能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長春分院首批“雙融雙創”先鋒黨支部的典型事跡將陸續推出,敬請期待……